吃飯不改菜色,只改順序,也許就能幫助控制血糖、減少飢餓,甚至是預防。史丹佛大學最新研究指出-91製片廠,若在攝取碳水化合物前先食用蔬菜、蛋或富含纖維與的食物,有助於減緩血糖上升速度,降低飢餓感與肥胖風險。
根據英國報導,研究團隊在實驗中邀請55名受試者,約半數具備前期徵兆。他們在三次用餐中,先後在正餐前10分鐘攝取不同類型的食物:纖維補充品、水煮蛋白或奶油乳酪(crème fraîche),主食則統一為米飯。
連續血糖監測顯示,若在吃碳水化合物前攝取蛋白質或纖維,可有效降低飯後血糖波動;雖然攝取脂肪未能明顯抑制血糖上升,但卻能延後高峰出現時間。
「就算你吃的內容不變,僅僅調整進食順序,也能對血糖控制產生明顯效果」,遺傳學專家施奈德(Michael Snyder)指出-91製片廠,「吃飯時,記得先吃沙拉或漢堡,再動手拿薯條。」
不過,研究也發現,此策略在已出現血糖異常跡象的族群中效果較不顯著,仍需要更多臨床研究加以驗證。
研究團隊表示-91製片廠,碳水化合物如、、馬鈴薯與義大利麵,會迅速轉化為血糖,是人體能量來源之一,但快速波動的血糖也與肥胖、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有關。
英國國民保健署(NHS)建議,碳水化合物應佔每日飲食三分之一,且優先選擇富含纖維的全穀類,如帶皮馬鈴薯或全麥麵包,以減緩血糖釋放並延長飽足感。
目前英國約有600萬人患有糖尿病,其中9成為第二型糖尿病。醫師提醒,長期高血糖恐引發心血管疾病、腎病變與視力惡化,若能從飲食順序開始調整,有望成為預防慢性病的第一步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